close

來源:風傳媒

一年之中我們總會時不時的遇見,星座分析中的水逆時期,似乎也是一個寄託
能將不幸有個怪罪的出口,對人來說都是個健康的行為,只是除了水逆,能力不足的時候,同樣。
僅管是不是自己的問題,這社會早就流行「大聲的就贏」或是「先發制人」這樣的防護機制

首圖是我近期在23:00就會打開緯來日本台,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搜尋一下
一間百年足袋廠,在承接品牌與未來趨勢,如何讓老店重生,所做的創新,與無可避免的困境
都讓人很有共鳴,同樣也有著大廠、小店、知名品牌、不受市場青睞的款式、危機跑者等
或許,也跟我現在的情況很像

近期在看文章的時候滑到了,意外發現這個很有名的心理學理論「Pygmalion Effect」畢馬龍效應
有興趣的人,可看這篇文章,來源:經理人

經過三月份的一場機會,我也發現能把一件事/一個觀念,很口語的傳達,是需要練習的
雖然過程中我一直想到白居易的老嫗能解的故事,我不恨我不是白居易,但我想他應該是個很棒的演講者
而這個理論超有感就在於,我並不認為我能把這件事情做的很好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

其實就是,我不是個喜歡出風頭,同時我也不喜歡出現在眾人面前
好加在,87好友發現這是一個有跡可循的事情,很有趣,這又驗證了一件事「友直/友諒/友多聞」

生物學家說,那是因為我們的祖先不喜歡待在顯眼的地方被暗處的眼睛注視著,那是成為獵物的信號,而那些習慣被注視的原始人們們都已經被肉食動物滅絕了,所以害怕上台這件事情存在我們的基因裡,是那些不習慣被注視著的祖先們遺傳下來的保命方式。」

一方面,我清楚這是個得不來易的機會
一方面,我又無法違背內心的清楚知道,我想成為空氣
一方面,我又不想丟臉丟到房間以外的地方去
一方面,我又認為無法逃避再抗拒也無用,不如把他做好
一方面,我又感覺完全零失誤的一場表演實在不太可能
一方面,我又覺得自己並不是適合做這件事情的人
一方面,我又想把有著逃避心理的自己狠揍
一方面,我也明白當我推託了之後自己內心一定會無限後悔

沒錯,所以畢馬龍效應,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強化,也可以稱為是#自證預言

浸淫在一個好的氛圍,無論你如何感覺,身邊的人都覺得你做的好、做的到
以這次的演講為例,我身邊的朋友給了很正向的回饋,我開始審視自己給人的形象是如何
也就是一個短暫迷失的旅程沒錯,也讓我成長了,但同時這也驗證了這個理論。

而說來說去總是會有個「但是」這理論也帶來另一個「導致失敗症候群」
當你的上司、你的主管、你的老闆、你身邊的人都認為你表現不好,辦不到,無法信任
那失敗的迴圈,就會正式被啟動。

於是,失敗者是被造就出來的,阿斗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,你可能會問我「誰是阿斗」
阿斗的本名叫劉禪,他有個很出名的老爸叫劉備,感興趣請上網搜尋,沿用到現在也適用
你有一個多優秀的爸媽,就很有可能直接把孩子送進去阿斗養成班,這又帶到另一個部份

「壓力使人成長,不,這是見人見智的,端看承受壓力的人內心強度」

請容許我再告訴大家一次,你在網路上搜尋的結果,不是巧合造成的,它是經過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)
模擬、比較、分析很多的使用者行為數據後,由系統呈現最適合每個User觀看的內容。

當然,我認為這次的分享,最重要的是陸王這部日劇的分享,其次是畢馬龍效應
也是種感覺,大家是不是已經陷入失敗,與負面情緒的影響而不自知
辦不到、感覺疲憊、假裝正面積極,但卻失去笑容和玩樂的能力
連開了電視都只能放空或是直接昏睡,打亂了作息只好吃褪黑激素

這段簡單說明很得體,清楚明瞭,口語~到不行

樂觀的心態很重要,並不是樂觀,就代表不認真或是不上進
例如每天花個15分鐘離開工作桌,就是代表沒有盡心盡力完成進度

似乎是,維持一個想上班的心情,所以身邊的人很重要
這並不容易,打的很簡單,但真的做起來是很不簡單
因為,人就是會帶著情緒做一切事情,例如:生氣的大便、暴怒的掃地、發火的走路、不爽的敲鍵盤

可能連在爆料公社上面當酸民,憤怒值也直接MAX
回到一開始所說的,任何不對,任何錯誤,任何情緒,都需要一個出口
這時候,怪別人就對了,但別忘了讚美力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湯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